|  初樸  Protoplain |

想法來自於對於當代人心理與實質狀態的觀察,
希望將得到的反思實踐在建築規劃與空間設計。

我們期許創造的空間經驗,是藉由各種元素構築性、材料時間性,與生活經驗在各種尺度下疊合;
透過尊重地域性之建築設計,重新定義當代人與環境的關聯性。並且找回人與人相處的溫度與價值,非物質、不因時代改變。

 


 

嘉義縣阿里山

林鐵竹構

昔日的貯木池是當時周遭居民、孩童的重要生活場域,做為嘉義木業的集體記憶,本案希望透過似 “橋”的方式來與本場所的過去時光對話。

讓竹子彎曲狀態(Bending moment)延續,如粼粼波光,

藉由這種延續性的諧振,讓風、光、樹蔭皆能存於其中,與觀者最本初的感知融合。


台中市南區劉宅   < 藏日 . 日常 >

藏住喧囂   常駐靜好

基地位在台中市後火車站主要30米道路十字路口旁,面對人車鼎沸,與強烈的東南天光的街邊三角窗基地,在多重限制下。理解這60年的起家厝的氣質,並提出下一個住宅的可能性。

綜觀1960年代時期的街邊建築,環境日照所延伸出的遮陽板語彙可以看使用者之於建築的意志。

且造一方秩序   

縱行一屋子愛。


台中市豐原區聯合里活動中心競圖

試著把方圓內的人文,歷史與活動,三個面向延伸到基地內,重新審視地緣上重要的人文歷史與自然資源 (風、日照、樹、水),順應水岸綠軸的基地線,保留了菩提樹作為建築物之軸心,透過弧形的牆面,讓外在的因素流入基地,也將自然寫意地帶入廣場與室內。

透過軸線與弧度將風、綠意串連,讓本基地再次與整個大生活圈接續。期許藉由本活動中心的新建,讓豐原區民再次發現埋藏於市中心的人文錦盒。


台中 | 幼兒園新建工程提案

對於即將開展的小小生命,我們能給予什麼樣的邀請?

一個清爽的場域、身心浸濡在自然帶給人們的啟示當中,幼兒即使身處都市也能擁有接地氣的主導權。一處時時能體受陽光、溫度、水流及氣味等簡單元素構成的自然環境,室內透過大面採光,師生能在室內感受到戶外光照,園區圍繞著滿滿綠意的大樹發展,半戶外走廊及屋頂操場的設計,希冀能傳達這份來自大地的邀請。


台中市潭子加工出口區 | 一二期從業員工宿舍新建工程


這是一處異鄉人生活與成長的家。 

以新概念之宿舍單元為主,規劃具備教育與生活之公共空間;更應對春夏秋冬 (日/夜)體感需求,以通風採光的宜居宅為規劃時之優先考量。

我們期許能縮短移工們3000公里的思念,在這大屋子裡鉤織家鄉回憶,並同時儲備能量,建構一處養精蓄銳的天地,令彼此成為彼此的家。


台中梧棲三民段 | 社會住宅新建工程


鏈結人與地域的「觀海溫室」

梧棲工業區內,蔓延著醇厚的人情味,將臨海特性納入考量,設計上除了避免南、東、及北側地面層的強勁大樓風,令內庭環境四季宜居,更符合青年、勞工朋友及高齡者為主的人口結構,打造一處「合院」式的共好傍庭住宅。


[台中]太平區/北屯區/東區 | 社會住宅競圖彙集


[ 傍庭 bonding space ]

打破分戶牆的藩籬  現代合院的再現

從傳統合院發想,前人居住空間、同時是生活與人際關係發生的重要聚所,我們試圖將其精神轉譯成現代合院。而「傍庭」空間希冀能與周遭鄰里共同創造出一個跨域型的社群開放空間,亦是回復既往人際間的一種新生活交流聚所。


台中中區 | 商業辦公大樓 

[ 一隅 ]

因為建築有義務回應當代使用者實際需求與周遭環境的狀態,因此本案企圖打破過去的玻璃帷幕設計。

人不應該身處於如此耗能的空間,且淪為無意識的生財機器,我們希望將辦公行為真正被視作「人」的一種交流,舒適地感受光線、風、感知上視野、或打開無形的眼界,藉此提升工作的質地。

 

•    •    •

 


 


金瓜石礦山藝術季  [ 作品 - 鑛客 ]

礦山藝術季-地景藝術創作,2020年以金瓜石祈堂老街週邊為基地,在經歷五個月的策劃、徵選、參與、創作後,選定六件作品,初樸得以從居民的常日生活、山城的昔日情懷,與現地自然結合,提出鑛客一作。

---

一座荒廢多年的水利局遺構,長滿野草開滿了野花,與山坡上開滿的芒草相映著,那年礦穴裡的溼度與歌聲悠悠的傳唱…


透過里民們交集,遊客的停留,一縷縷滋味飄揚著,拉近鄰里間的距離,體驗山城靜謐,再現錦盒裡的一段鎏金歲月。


台中中區 | 味無味 Unflavored


由於一切根本在於自身覺察,因此本案組織一序列能自行演化的場景與現象,利用自然素材與傳統工法,將之重新演繹。

引入風與日光讓空氣流竄,木、石、竹、植以各自姿態共存,隨時間醞釀成具有自性的空間,人身處於此而能體察。


台中西區 | 商業餐飲空間

[小野食堂]

基地的舊建物源自於二戰期間美村路周邊,為因應美軍生活型態而衍生出來的住宅社區。 

我們希望能在尊重舊時代構築紋理的前提下,讓新的空間/使用者能在此延續,本案將原有大門入口移深入面向內庭,讓所有進入食堂的人們都能緩歩走過側院,也是我們認為此住宅社區最迷人的體驗方式。

藉由新內庭將老宅與環境揉合,並且把空間的表達權留給新的使用者,業主對於料理的溫暖態度給了建築保持素樸的自信。

 

•    •    •

 


 

台中西屯 | 謝宅

靜謐的空間與材料的演化  替代旅者給予其家的要素。

本案利用一個不到10坪的空間,讓工作上需要長時間飛行往返異國的業主,能在此得到完全休息,藉由書櫃與燈圓弧形轉動彈性地界定空間。 

每一個與人體接觸的物件,利用原始材質如實木、水泥、黑鐵、石材、黃銅、紗、皮革混合構築出生活的場景,讓材料與使用者或其物件能建立其感知上的連結。

 

•    •    •

 


 

 

•    •    •

 

 


Using Format